1.黄月亮和蓝月亮
乍一看上去,这是两个颜色不同的月亮,一个呈黄色,一个呈蓝色,但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在这幅由日本立命馆大学心理学家北冈秋吉设计的视觉错觉图中,两个月亮的颜色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便是周围的颜色。我们之所以产生月亮颜色不同的错觉皆因背景所致。
2.母狼卢帕之子雷克斯和费多
根据古罗马传说,罗马由双胞胎兄弟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创立,他们由维斯塔贞女瑞亚·西尔维亚所生,父亲是战神玛尔斯。正如“贞女”二字所暗示的那样,维斯塔贞女必须是处女,不能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更不能生育下一代,即使让她们怀孕的是神也不行。西尔维亚的行为让家族蒙受耻辱,他的父亲残忍地杀死了她,同时将两个孩子装在柳条筐并扔进波涛滚滚的台伯河,企图淹死他们。庆幸的是,母狼卢帕发现了这对双胞胎并收养了他们。
卢帕的亲生儿子——雷克斯和费多是在母亲发现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之后出生的,它们的“迟来一步”改变了双胞胎兄弟的命运。左图中的雷克斯和费多看上去并非一模一样,但在去除背景后的右图中,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雷克斯和费多在母亲发现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之前便已来到这个世上,罗马注定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3.光照影响拼魔方难度
魔方是一种三维智力玩具,玩家需要不停转动魔方,直到每一面上的9块都是同样的颜色。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只有在光照条件稳定时才是如此。正如杜克大学的比努·罗托和戴尔·普维斯绘制的这幅错觉图所展示的那样,如果改变光照条件,我们便很难对颜色进行辨别。如右侧被去除一些色块的对比图所示,在白光照射下,左侧的蓝色块和右侧的黄色块实际上均呈灰色。从严格意义上讲,色觉并不基于到达视网膜的光线的波长,大脑根据光照条件分配颜色,波长只是一种指导,用于确定在同一场景下哪些物体比其他物体更红或者更蓝。
4.同眼不同色
北冈秋吉创作的漫画女孩,看上去一只眼睛呈蓝色,另一只则呈灰色。而实际上,两只眼睛都为灰色。由于微红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颜色与绿松石色发夹一模一样。对颜色的感知过程涉及到眼内3种不同的光感受器,对应着红黄蓝三原色,这些颜色被长波、中波和短波可见光激活。来自目标区域的信号立即与来自同一场景内附近区域的信号相比较。随着信号进入大脑内更为高级的处理中心,它们继续与来自周围更大空间的信号相比较。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拮抗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颜色总是与亮度相关。
5.红环
这幅由北冈秋吉绘制的图像包含大量蓝绿色环结构,你认为自己看到红环不过是大脑的杰作。“色感一致性”过程使得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出同样的颜色,即使被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存在差异也是如此。色感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重要性超乎想象。这一过程帮助我们无论是在洞穴火光还是热带大草原明亮阳光等光照条件下都能辨认物体、朋友以及家人。
由于整幅图像布满蓝色,大脑会错误地认为图像被蓝光照亮,蓝色结构内的灰环一定是红环无疑。也就是说,大脑从灰环中扣除误认为周围光照的蓝色,没有蓝色衬托的灰色便成为我们眼中看到的柔和的红色。
6.多色环
这是大脑根据背景确定颜色的另一个例子。在左侧国际象棋棋盘的“牛眼”结构中,中部的环看上去似乎呈绿色或者蓝色,而实际上,它们却颜色相同,都是绿松石色。右侧国际象棋棋盘的中部环均为黄色。与前面的图片有所不同的是,这种类型的错觉很难用拮抗过程加以解释,原因在于环外表呈现的颜色与背景更为接近,而不是差异较大。
7.反复无常的心
这个棋盘上的所有心形图案均由同样的青色点构成,但在不同背景影响下,它们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绿色背景下为绿色,蓝色背景下又变成蓝色。北冈秋吉根据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视觉科学家鲍拉·布莱森发现的地牢错觉现象绘制了这幅图像。
8.魔方色块变色
在背景影响下,同样的颜色看上去会有所不同。在这幅错觉图中,背景也让不同颜色看上去类似。在第一个对比图中,左侧和右侧魔方顶面的红色块或多或少地呈现出同样的颜色。如果去除其他色块并用白色取代,左侧魔方的红色块实际上呈现出橙色,右侧魔方的红色块则为紫色。
9.4种错误颜色
在这幅背景为灰色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4种不同颜色的色块。它们的颜色真的不同吗?答案是否定的。这里的灰色实际上是很小的蓝色和黄色像素的混合产物。由于这些像素太小,混合在一起不会引发拮抗过程,也就无法形成对比。彩色电视机之所以能够利用颜色差异很小的像素呈现不同色彩就是这个原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放大镜亲自验证一下)。绿松石色和淡黄绿色色块实际上分别由很小的绿色像素与蓝色背景像素混合和与黄色背景像素混合而来。红色像素与背景中的黄色像素混合形成橙色,与背景中的蓝色像素混合则成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