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7名队员再赴不可接近之极
作者:陈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7 4:31:11  文章录入:陈鹏  责任编辑:陈鹏

在中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有17名冰盖考察队员将再次到南极“不可接近之极”——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地区进行考察,为中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建站选址进行系统性考察,同时执行“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核心计划——熊猫计划。

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定于2007年11月12日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启程。科考队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担任领队,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担任副领队。

从国内出发的考察队员共188人,加上目前正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越冬的30名队员,共218人,考察时间为90天,是除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外,考察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即将开展的冰盖考察活动中,17名考察队员将主要执行8项科学考察任务,其中很多是中国在该地区首次开展的科研计划,如首次在南极进行天文台选址综合考察,首次在南极冰盖之巅“撒下”监测冰雪的“智能尘埃”(即无线传感网络),首次在南极内陆冰盖进行地震观测,首次绘制南极冰盖之巅的1:50000地形图,首次对考察队员开展系统的生理心理研究等。

此行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为中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建站选址提供系统、详实的决策依据,为下一年度完成内陆站站区的建设奠定基础。中国计划在2009年初步建立南极内陆度夏科学考察站。

冰穹A地区不仅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区域,也被国际公认为南极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由于冰穹A区域具有独特的穹状顶部地形特征,被认为是研究南极冰盖形成与演化最理想的场所,最具潜力获取最古老冰芯的钻取地点;冰穹A区域覆盖的“甘伯采夫”冰下山脉,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现造山运动新机制和形成大陆构造新理论的地方。

此外,冰穹A地区在理论上还极有可能是南极地区最好的天文观测站址。但由于冰穹A地区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过去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认为是“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对冰穹A地区开展了4次科学考察。2005年1月18日,中国内陆冰盖考察队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冰盖冰穹A顶峰,并开展了实质性科学考察活动,引起世界瞩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