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市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正在对学生择业情况做调查,其中新增设的关于求职成本的调查结果出人意料 ——
在部分问卷上,一名应届毕业生求职花费基本在 3000 元左右。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学生写上了人情费、违约费等这些看似与择业 “ 不搭界 ” 的项目,有的花销甚至达到了五位数。
置装费:面子工程很重要
受访人:小杨(上海财经大学)求职账单(部分):套装: 2 套,共 1000 元;鞋子: 280 元;包: 55 元;化妆品: 200 元;打印复印简历: 20 元;求职照(包括冲印): 100 元;交通费(以找一份工作计): 40 元(地铁、轻轨、出租车)
手机费(以找一份工作计): 5 元;合计: 1700 元
求职经历
小杨目前已经与一所会计师事务所签约。在她的这份账单中,最惹人注意的项目是套装、鞋子、包和化妆品,这四项费用加起来几乎占了全部开销的九成。小杨说她并不是爱打扮的人,但为了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在 “ 面子工程 ” 上她可一点也不吝啬。
小杨的套装一共 2 套,一套裙装一套裤装, “ 我面试的公司是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作风很严谨,总不能随随便便穿衣去面试,好歹也要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准职业女性。 ”
这身行头,小杨花了整整 1000 元。这还不够,为了让自己的白领形象更地道一些,小杨特地去买了一双鞋子,又在小店里淘了一个看上去很 “ 正式 ” 的包。一来二去,又花了 335 元。
穿戴问题基本解决后,平时不化妆的小杨又买来各种化妆品和护肤品, “ 找工作的那一阵子,我经常向朋友、同学请教如何化妆。 ”
如此花重金打造形象,小杨觉得还是很值得: “ 现在除了要有真才实学,形象也很重要,尤其在面试的时候,如何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相貌、着装等整体感觉是不可忽视的。我听说还有人去美容院整容呢,和他们相比,我这笔开销算是很正常的。我有一个同学光一套西服就花了 3000 多元! ”
考证费:靠证书充场面
受访人:小刘(上海大学)求职账单(部分):高级口译报名费(笔试 + 口试): 400 元;教师资格证(包括各种考试用书): 240 元;普通话等级测试: 100 元;公务员考试: 200 元;拍照: 10 元;复印: 24 元;打印简历: 10 元;服装费: 200 元;合计: 1184 元
求职经历
小刘现在找到了一份中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和小杨不同,在她的账单里,各种证书考试的费用占了绝大多数。
“ 这也没办法,我的专业不好,只能靠这些证书来充充场面了。 ” 小刘叹了口气。她读的是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她饱受用人单位的 “ 白眼 ” 。
“ 人家一听你的专业,就说不合适,根本没有笔试面试的机会。 ” 小刘说, “ 找了两三个月,没有一家单位要我。 ” 万般无奈之下,小刘选择考公务员,可惜失败了,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
“ 好在我当初课余学了一些英语,家里人建议我去当英语老师,说现在老师的需求量很大。于是我考了高级口译证书,又考了教师资格证。各种报名费、书本费等陆陆续续花了一千多元,终于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但自己四年的专业算是彻底放弃了。 ”
“ 四年的时间,投入那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到头来抵不过这几张证书。 ” 小刘苦笑道, “ 我四年不过是混了个本科文凭出来,至于学的课程,现在似乎用不上。 ”
人情费讳莫如深的成本
受访人:小李(上海交通大学)求职账单(部分):简历费: 16 元;证件照: 60 元;服装费: 770 元;交通费(整个求职过程): 500 元;通讯费: 100 元(每月);其他: “ 五位数 ”
求职经历
小李的求职账单是唯一没有办法计算总和的,因为有一项支出 “ 其他 ” 的金额小李始终不愿意透露,只是含糊地表示: “ 有五位数吧! ”
是什么费用如此之高呢?小李犹豫了半天终于开口: “ 也就是 ‘ 人情费 ' 。托一些关系,给用人单位一些好处,好工作就是你的了。 ” 他告诉记者,给 “ 人情费 ” 的大学生绝对不止他一个。
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濮也证实了这一点。记者从他口中得知,是有同学靠 “ 熟人引荐 ” 找到工作。当然这笔人情费到底有多少,他也不得而知。 “ 当事人肯定是不会说的,不过对这种做法,大家都心知肚明。 ”
违约费:冲动签约的惩罚
受访人:小濮(上海财经大学)求职账单(部分):拍证件照: 80 元;违约金: 4000 元;通讯费: 100 元(每月);交通费: 400 元;制作简历: 40 元合计: 4620 元
求职经历
小濮的账单中, 4000 元的违约金十分显眼。 “ 这是对我冲动的惩罚。 ” 他笑道。
小濮在去年年底前和一家银行签了约, “ 当初连自己要做什么具体工作也不清楚,只冲着工资待遇不错,就把自己 ‘ 卖 ' 出去了。就怕到头来还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早签早太平。 ”
可就在签约后不久,小濮又收到了来自另外一家银行的录用通知,银行对岗位职责说明很详细,薪资也很诱人。 “ 于是,我决定和原先签约的单位 ‘ 拗断 ' ,但代价就是一笔 4000 元的违约金。这也没办法:不签,万一以后没人要,岂不尴尬?签了,又要担心 ‘ 违约 ' 的经济风险,真的很矛盾啊。 ”
焦点关注
毕业生应提早制定职业规划
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有 413 万大学毕业生需要找工作,比去年增加了 75 万人。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些学生真可谓不惜血本。
形象包装不应过度
针对眼下愈演愈烈的求职大战,华师大就业指导中心的 刘 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基本都要花费几百元,但有些过度的形象包装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与其花重金在外包装上,不如从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出发,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应聘者的实力。
当然,在同等条件下,有出众的外表确实能给求职者加分。这也是现在许多大学生舍得花钱在形象包装上的原因。
求职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由于不少优秀的外地大学应届毕业生大量涌入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因此 “ 水涨船高 ” 。
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不必担心自己开出的岗位条件无人胜任,这也迫使许多求职者为了能在与其他求职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挖空心思出奇制胜:堆砌一张张资格证书、制作花哨、繁复的简历、拍摄自己的视频短片、送写真集等等 “ 非一般 ” 手段都使了出来。
“ 求职者都想做到人有我也有,甚至人无我也有,人好我更好。 ” 刘 老师说,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求职者的求职成本节节攀升,而用人单位也挑花了眼,择才标准更挑剔,巴不得求职者是 “ 十项全能 ” 。于是表现平平的求职者很难被用人单位相中,这反过来又刺激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花钱提升竞争力,导致恶性循环。
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毕业生求职成本节节上升,是否反映了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高校在某些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
“ 我们建议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去实习,但不要盲目与其他同学攀比,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性格为自己做一番职业规划。 ” 刘 老师说,学校也鼓励学生多融入社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铺垫。学校也会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将校方的有关建议提供给用人单位做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