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本站免费电影 留言板  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陈鹏个人网站 >> 电脑应用 >> 网络应用 >> 组网维护 >> 正文
 

   
专 题 栏 目
相 关 文 章

目前为止最大的一次更新
盖茨宣布“家庭服务器版
虚拟技术不成熟 无缘家庭
用代码实现QQ空间的家庭
家庭无线网络中影响信号
让你的家庭网络远离各种
家庭无线网之学习无线路
家庭网络之详解家用路由
实战:用无线路由器建立
家庭无线经济上网的几种

 
目前家庭无线网络的三种模式           
目前家庭无线网络的三种模式
作者:陈鹏 文章来源:e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9 21:06:35
 




 

目前家庭无线组网中经常使用的设备主要有三种:无线网卡、无线AP(Access Point,无线基站)和无线路由器。下面我简单讲一下它们的用途:无线网卡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用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AP、路由器之间的无线连接;无线AP用于信号放大及无线网与有线网的通信,其作用类似于有线网络的集线器或交换机;无线路由器则类似于宽带路由器,除可用于连接无线网卡外,还可直接实现无线局域网的Internet连接共享。下面我就这三种设备组建的常见无线网络模式一一详细介绍。

  Ad-Hoc(点对点)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我想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如下图所示,一个基于Ad-Hoc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便完成了组建。Ad-Hoc结构是一种省去了无线AP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其原理是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主机建立点对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而其它电脑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行网络互联与共享。

  由于省去了无线AP,Ad-Hoc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设过程十分简单,不过一般的无线网卡在室内环境下传输距离通常为40m左右,当超过此有效传输距离,就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通讯;因此该种模式非常适合一些简单甚至是临时性的无线互联需求。另外,如果让该方案中所有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连接的带宽,比如有4台机器同时共享宽带每台机器的可利用带宽只有标准带宽的1/3。

  “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

  “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是我今天介绍的三种方案中最经济实用的类型。

  AP是Access Point的简称,无线AP就是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无线网关,它的作用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当网络中存在一个AP时,无线网卡的覆盖范围将变为原来的两倍,并且还可以增加无线局域网所容纳的网络设备。无线AP的加入,则丰富了组网的方式。 

  由于技术的发展现在的AP已不再是单纯的连接“有线”与“无线”的桥梁,市场上带有各种附加功能的AP产品层出不穷,这就给目前多种多样的家庭宽带接入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在市场上有些无线AP还具有代理服务器功能,借助于ADSL或者Cable Modem等连接,来实现Internet接入共享,当然,这些产品的价格也比较贵一点了。

  对于有AP接入点的无线局域网需要先配置好AP以及其IP地址,然后再设置无线局域网客户端,使之与无线AP之间建立连接,并添加至相应的AP网络。有接入点无线局域网还可以通过AP上带有的以太网接口接入现有局域网,实现无线与有线的整合。

  “无线宽带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

  “无线宽带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在采用的无线组网模式;见下图这种模式的无线网络可以是一种有线+无线的宽带混合网络。虽然无线网络很自由,但有时候还是会出现信号不太好的事情;此时这种模式的有线网络优势就突现出来了。

  另外,对于用虚拟拨号软件上网的用户来说,他们再也不需要用电脑充当网关进行虚拟拨号,现在开机就能上网了并且可以永远在线。这种模式和上面的“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相比投入成本提高30%左右,如果大家的经济允许,我推荐大家采用这种模式。

  对于ADSL新用户我建议在开始安装前最好能够确定一下宽带服务是否已经开通(这可以打电话给ISP处获知,这里提醒大家ISP的技术支持电话最好保存好,在今后可能经常需要用到),然后清点一下无线宽带路由器、网线、无线网卡及其驱动光盘等是否齐全。尤其注意网线的水晶头是否掐的正确。如果您是准备在以前的有线网络上升级那当然就不用前面的准备工作了。

文章录入:陈鹏    责任编辑:陈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7 - 2009 chenpeng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文章,软件等均来自网络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
    鲁ICP备07014697号
    你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