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微软10款垃圾产品与10款最佳产品
作者:陈鹏  文章来源:e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6 16:30:13  文章录入:陈鹏  责任编辑:陈鹏

在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带领下,微软已从30年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今天的软件帝国.该期间,微软发布了大量产品,如今天所赖以生存的Windows和Office.

  但是,并非微软发布的每一款产品都是成功的。有些产品还没有真正流行就已经被取消;有些产品从某种角度讲可能很成功,但却使业界遭受不小的损失。

十款最佳产品:
  1. Active Server Pages

  Active Server Pages(ASP) 是服务器端的脚本编写环境,可用来创建动态Web页或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尽管微软在该领域属于后来者,但却通过ASP主导了Web应用市场.对于开发者而言,ASP具有灵活易用的特点.

  2. Exchange Server 2003

  Exchange Server 2003的特点是管理简单,完美支持第三方安全插件和新的服务器端ActiveSync支持.几乎很少听到用户抱怨该产品.

  3. Office 97

  Office 97是一款革命性的编辑工具,其工具条和语法功能更是让用户着迷.它的文件格式主导市场10多年.

  4. OneNote

  电子便笺,它可以记录笔记、想法、创意、涂鸦、提醒以及所有类型的其他信息.

  5. Visual Studio .NET

  在意识到Web正在改变应用部署方式后,微软决定调整其旗舰部署平台来满足这种新时代需求.于是,Visual Studio .NET转向以Web为中心,推出了新的编码创意,帮助企业维系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

  6.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集企业Windows NT和个人消费者产品特征与一身,系统稳定性和配置简易型显著提升.

  7. Windows Powershell

  尽管Windows发源于DOS,但其命令行功能仍弱于Linux和Unix.于是,微软推出了Powershell,让Windows重新找回了命令行功能.

  8. Windows Server 2003

  由于Windows 2000 Server曝除了太多安全漏洞,微软意识到,需要进行大规模调整来赢得IT管理员的信任.带着这样的使命,Windows Server 2003应运而生.与Windows 2000 Server相比,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很多服务都默认关闭.

  9. WSUS 2.0

  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 2.0服务有效地消灭了第三方补丁管理工具.由于微软的介入,迫使第三方厂商拓展其产品功能,来管理更广泛的安全领域.

  10. Halo

  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微软的产品(由Bungie实验室开发).但是,Halo由微软发行,因此被视为微软的产品.可以说,Halo是微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十款垃圾产品:

  1. ActiveX

  在微软当初发布ActiveX时,就有业内人士称,这回是一款恐怖产品,很可能被黑客利用控制系统.不幸的是,它被言中了.

  2. Bob

  Bob是微软1995年发布的产品,微软希望通过Bob改善Windows3.1程序管理的界面,也许这个概念没有问题,但Bob还没有真正流行就已经被取代.

  3. Hotmail

  现已成为垃圾邮件的温床.

  4. IIS 5

  在世纪之交,可能没有任何一款产品给IT管理员造成的麻烦比IIS 5更大.很多蠕虫利用IIS漏洞给企业数据造成了巨大损失.

  5. Internet Explorer 6

  单看市场份额,IE 6还算成功,仍是目前最主要的Web浏览器.但太多的漏洞使得IE 6成为黑客发动攻击的重要目标.

  6. Outlook Express

  升级Outlook Express容易,但回滚到原来版本却导致程序无法使用.

  7.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是一个巨大的病毒滋生地.

  8. SMS 2.0

  2000年,微软发布了Systems Management Server(SMS),由于软件封装工具和产品授权机制问题,给IT管理权制造了不少麻烦.

  9. Windows ME

  “ME”实际是指“Millennium Edition(千禧年版本)”,但事实证明,它其实就是一个“Mistake Edition(错误版本)”.

  10.Windows注册表

  通过注册表集中管理Windows似乎是不错的想法,但由于体积越来越庞大,没用多少用户能真正掌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