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浅论中国五子棋的五大软肋 | ||||
作者:陈鹏 文章来源:e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4 0:33:09 文章录入:陈鹏 责任编辑:陈鹏 | ||||
|
||||
隆冬的中国五子棋是瑟瑟的,不甚健康。究其原因,笼统起来,无非是“先天不良、后天失调”的缘故。如果用“望、闻、问、切”之法诊断,主要是五大软肋直接影响了中国五子棋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缺乏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从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专业竞技棋种看,尽管各自的发展历史有长有短,但是毕竟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同时由于历史的延续和传承,这些棋种同发展地的实际已经相适应,不仅在发展地有广为人知的历史话题,而且也被视为发展地历史组成的一部分。然而五子棋则全然不同。虽然土生土长在中国,但是在本土却一直没有可以确认的历史发展轨迹。虽然,五子棋的技术改良过程同围棋相仿,但是由于本土历史断层和从日本回流时间短暂等两方面原因,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五子棋历史的了解和继承,也影响到人们对五子棋定位的偏差,进而局限了爱好者的范围。 其次是缺少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从一些发展相对较好的棋种看,它们的棋文化建设也是相对不错的。现代社会,人们非常关注文化建设。任何一项事物要得到人们认同,要得到发展,都必须有文化基础作为支撑。东方社会在某些方面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更甚于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国,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被视为高雅文化而推崇备至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因此,中国历代的优秀棋手为人尊敬,甚至被列入于同时代文化名人相当的地位,如,清代围棋国手黄龙士。五子棋虽然同围棋近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棋种,由于历史方面的缺陷,因此直接导致它的棋文化也存在硬伤,根本无法同围棋同日而语,这样也就进一步使人们对五子棋定位和认识的思想偏差不断扩大。 第三是基础层面的巩固和持续扩张力度不够。一个棋种是否能长久生存,主要看它的根基有多牢固,基础面有多广。只有基础面够大,根基够牢固,那么这个棋种才算是根基稳固,深得人心。五子棋不同于围棋、中国象棋,由于本土历史与文化的缺失,因此在我国的固有地位一直不高,基础人口很少,这就明确了五子棋发展的首要工作是加大基础人口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五子棋基础人口的开发主要以沿海和发达城市为主,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秦皇岛、广州等,年龄段大致集中在12—40岁,其中又以高校力量和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主。但自2000年以来,我国对五子棋基础层面的推广普及力度没有加强,主要精力投在了举办各类专业赛事上,因此,基础人口虽然有进有出,但总的来讲是略有萎缩。今天看来是件很可惜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1999年第六届世界杯个人锦标赛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使不少五子棋人产生了中国五子棋发展势头良好的错觉,把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定位在培养世界冠军和职业体制的确立。现在来看,五子棋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走群众路线,最重要的仍然是推广普及和巩固扩大基础人口,这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应该成为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第四是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行业规范。目前,我国的五子棋不论从竞技体系看,还是从官方定位看,已经是一个正式的专业竞技棋种。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支数百人的专业棋手队伍,十多万人的稳定的基础群体。因此,从这些方面看,我国的五子棋发展已经步入行业化发展。作为一个行业,具体到发展方向就不能象以前那样,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没有任何约束和规定来规范和保护它的发展。五子棋要朝着一个健全的行业化发展方向迈进,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初步的行业规范。通过这个行业规范,既可以从内部对五子棋发展进行规范和约束,也可以从外部对五子棋发展形成的一种保护。通过建立健全五子棋行业规范,也可以进一步保障五子棋发展的良性推进,不断平衡五子棋、棋手和爱好者三者间的关系。 第五是基本没有开展真正的市场化运作。五子棋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如果说过去十多年,中国五子棋的发展提升了五子棋的实际地位,扩大了影响,初步引进了市场化概念。那么今后十多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五子棋的发展则应当是真正做到把发展同市场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推广、宣传、投资、比赛、回报一体化。只有通过市场化运作,才能使商家有投资有回报。只有通过市场化运作,才能使棋手有出路有比赛。也只有通过市场化运作,五子棋的发展才能有真正的出路。只有当市场的认可成为五子棋发展的支撑与后盾时,新时期的五子棋才能有生命力。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