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CCFL要“歇菜”了?解析LED背光技术战略!
作者:陈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6 21:32:55  文章录入:陈鹏  责任编辑:陈鹏

今年7月,LG W86系列的上市,成为LED技术进驻显示器市场的标志性事件,而三星接踵而至的XL2370,为LED技术领衔技术趋势奠定基石,AOC升级版的V22+使得LED市场再添光彩。此后,包括飞利浦、ACER及明基在内的其它显示器品牌更推出价位低廉的大众型LED产品。可以说,不足三个多月,LED背光技术便完成了在主流消费市场的产品布局。目前,许多人现在已经纷纷预断2010年将是“LED年”。继面板、数字芯片之后,LED技术真的会将LCD显示器产业带入“背光竞争”的新时代么?LED背光技术是否真的只是单纯的标准化技术,从显示器领导品牌LG近期一系列市场动作,或许我们能洞察到一些答案。

优化LED优势 产业背景下布局

从目前LCD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受制于过高的量产成本,RGB LED背光产品短期内的大规模上市尚不现实。而价位相对较低、在屏幕厚度控制及功耗节省上优势也十分明显的WLED(白光LED)背光技术,则成为近几年驱动LCD市场消费革新、提速产业持续发展的主流应用。


白光LED背光面板绝对无汞制造

事实上,伴随飞利浦、ACER及明基等厂商19寸低价产品的陆续上市,白光LED普及化化趋势已经显现。事实上,LED背光技术虽是一个标准化的行业技术,但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功能应用、外观设计甚至画质上都能驱动产业应用水平的革新。

2010年注定将是一个 “LED”年,但显示器产业迅速从CCFL过渡到“LED时代”过渡的关键,仍在于消费者是否会为如今的LED背光技术产品是否买单。只有主流消费市场对这一全新背光技术认可,上游面板厂商与显示器整机品牌才能加快目前CCFL背光生产线的转换、LED背光技术的大规模量产。因此,归根结底,还得依托包括LG在内的产业领导品牌针对LED背光技术的消费革新,只有切切实实将LED背光的消费利益点充分展示于大众人群的视野面前,广大用户人群才能从受惠中感知价值,LED背光时代的那一天才能提前到来!

衍生LED内涵 打造行业大不同

从LG如今推出的W2286L/W2486L等产品便可清晰看出,LG并未将LED背光视作仅局限于画质或厚度的简单应用。有人评价说,W2286L/W2486L的问世,是LG在画质、设计与功能应用等消费应用上最顶级水平的体现。事实上,W86系列顶级的应用实力,正是由LG核心竞争力与LED背光技术联袂带来。


采用LED背光的LG显示器W86系列

如今低功耗成为显示器产业发展的共识,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更加重视绿色健康等应用特性,而LED背光相比以往CCFL背光,可降低功耗近50%,以LG W2486L为例,这款平均功率仅为24W的旗舰级产品,其功耗性能甚至比一般19寸宽屏还低30%。无论对于家居人群的日常应用、还是商务办公的成本控制,优势都十分明显。另外无汞、更长寿命等特性,都是升级绿色应用、提倡“亲生活主义”消费理念的重要体现。


红酒杯似的底座设计

另外LED背光相比CCFL背光而言,能有效将屏幕厚度压缩至以往的1/3,在轻度上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从目前来看,LG名片级的W2286L、W2486L在内的市场上的LED高端产品,其厚度均控制在18.5mm这样一个十分微小的范围。目前LED背光的平板电视已成为如今家电消费的新风标。而对于包括LG在内、在外观工艺设计领域拥有突出优势的显示器品牌而言,厚度大幅度压缩,也为工艺升级、提升产品应用体验带来了很充裕的空间。LG全新推出的“夜光杯”设计,不仅在底座上带来洋溢“红酒元素”的浪漫意韵,至纤黑亮、没有任何视觉赘余的背部设计,同样是W86系列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的点睛之笔。


底座支架洋溢着“红酒元素”的浪漫意韵

除此之外,LED背光技术,与LG近一年来主推的“慧智”技术之间,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应用关联。其实,“慧智”技术不仅是优化画面显示效果、带来更健康舒适视觉体验的人性化应用,由于“自动亮启”功能根据人眼适应性、在多数环境下对画面亮度进行调低,所以在“控制功耗”上也拥有突出表现。LED背光在舒适视觉营造、功耗控制上表现同样十分突出。这样使得配备LED背光的LG慧智产品,在画质效果及功耗节能上相比其它品牌的产品更卓越。以W2486L为例,“慧智”技术本身以通过“自动亮启”、“实时感应器”等功能带来了更舒服的显示效果,而LED背光则在此基础上对综合舒适亮度环境下对画面的亮度、色彩均匀性控制进一步优化,则在提升画质水平的同时起到更好的护眼功效。因此,W2486L的平均功率值仅为24W-25W,堪称如今显示器领域的节能新旗舰。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